Return to site

20几岁凭什么改变世界?

· 有渔新闻

扎克博格是谁?Facebook的创始人,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流量互联网公司的CEO,由吴宇鑫撰写的他的传记《20几岁凭什么改变世界》里,讲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。本文由少儿编程网有渔编程转载自知乎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20几岁凭什么改变世界

“我无法在世界历史上找到一个先例,这么年轻的人却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——等一等,只有一个人,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。”

马克·扎克伯格的母亲凯伦是一位心理医生,父亲爱德华是当地一名著名的牙医,他的家在纽约郊区多布斯菲利的一个富人区中,他是父母第二个孩子,其他3位同胞都是女孩——兰蒂、唐娜和艾瑞尔。

马克·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个性幽默,在当地有一定德望,被称为“无痛Z医生”,他的诊所外面挂着一块表情惊慌失措的牙病患者的照片,马克·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曾公开赞成:“我们为胆小鬼服务。”此外,爱德华是一名“技术控”,在1984年,也就是马克·扎克伯格出生的那一年,爱德华就购买了他的第一台电脑IBM XT用于办公。

受父亲的影响,马克·扎克伯格从小就很喜欢电脑,当马克·扎克伯格的父母看到年仅10岁的儿子对计算机非常痴迷的时候,送了一台电脑给他。马克·扎克伯格非常沉迷其中,但所幸马克·扎克伯格痴迷的不是电脑游戏,而是在于研究电脑编程技术。当然,马克·扎克伯格的父母也担心自家儿子太自闭,成长太孤独,但马克·扎克伯格很快就展现出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,他无师自通地给家人朋友解决电脑问题,美名很快传遍了扎克伯格的家族以及周围朋友,马克·扎克伯格被誉为“电脑神童”。

爱德华非常开心地看到马克·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的热情和天赋,他很想马克·扎克伯格能学习最好的编程知识,但自己却无法教他。于是为11岁的马克·扎克伯格找了一名专属的家庭计算机教师大卫·纽曼,每周安排一天的计算机类课程。很快,马克·扎克伯格迷上了计算机,一周一次的个人家教显然满足不了马克·扎克伯格对电脑的探索精神,于是他参加了附近的莫瑟尔学院每周四晚上的大学电脑课程。

不足14岁的孩子进入成人课堂,这又是一件奇事,当爱德华第一次带着马克·扎克伯格进入教室时,老师以为是爱德华来上课,而不允许身为小孩子的马克·扎克伯格进入教室,也质疑小马克·扎克伯格是否能适应课堂。然而,很快地,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天才,他并不被复杂的课堂知识所迷惑,而是执着于自己痴迷的代码,不仅对代码追根究底有深入了解,更是能发现一些成人都不能发现的错误。

1996年,马克·扎克伯格觉得父亲诊所接待员的大呼小叫的传呼声特别骚扰人,于是因父亲想要改善接待员通报病人方式的要求,马克·扎克伯格为诊所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即时通信软件,这个软件能使诊所和家里的电脑互传信号,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沟通。这个软件被扎克伯格一家称作ZuckNet。

当其他孩子玩游戏时,同样是小孩子的马克·扎克伯格已经开始开发游戏了,并且马克·扎克伯格非常热衷此事,毕竟还是小孩子,他经常利用电脑做一些小的恶作剧,比如侵入妹妹唐娜的电脑,让电脑屏幕上突然蹦出了一行字:“电脑中了病毒,将在30秒内爆炸。”并且电脑中的指针真的开始倒计时,吓得在电脑前的唐娜跳开座位,跑上楼梯大叫“马克”,最后找到了正在偷偷大笑的马克·扎克伯格。

马克·扎克伯格偶然在学校里听见几个朋友聊起电脑游戏的事情,这个游戏他曾经玩过,因为他觉得太简单,所以就厌倦了这个游戏。看到朋友们也喜欢这个游戏,他便主动提出:“我帮你们把游戏改进一下吧,这样会更加有意思。”

大家一开始并不以为意,不知道马克·扎克伯格能搞什么主意。第二天,马克·扎克伯格如约去了朋友家,在朋友惊异的眼光中很快改编了游戏。改编后的游戏让朋友觉得很新鲜而有挑战,大家玩得比之前更入迷多了。

为什么小马克·扎克伯格修改的游戏能够引起朋友的热情呢?因为他自从听母亲说过心理学应用的威力后,自己在设计游戏的时候,对每一个关卡都根据心理学进行细心设置,并且把这些设计做成了草图,从而大大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。

获得成功后的马克非常热衷于游戏改编这件事情,不断地对游戏进行翻新升级,甚至最后马克·扎克伯格的母亲也参与到了游戏的设计中来。爱德华夫人在和马克·扎克伯格合作设计游戏时,她惊异地发现,自己的儿子不仅会编写程序,而且擅长捕捉小朋友在玩游戏时的心理。随着游戏改编不断获得成功,马克·扎克伯格也因此在孩子中特别出名,就这样,马克修改的游戏赢得了大家的热爱,朋友们都来找马克给自己修改游戏,让他忙得不亦乐乎,他总能给朋友们满意的结果。

当然,马克·扎克伯格不是书呆子,除了拥有非凡的电脑技术外,他在学校是一名非常优秀而全面发展的学生,他所就读的高中是常春藤附属中学,在其中,马克·扎克伯格参加了学校击剑队任队长,并且被评选为最有价值的队员,同时他还极有语言天赋,能读写法语、希伯来语、拉丁语和古希腊语,等等。虽然电脑是他一直的重心,但他阅读广泛,涉猎了许多历史典籍,从而很早就有了“建立帝国”的梦想。

之后马克·扎克伯格转入菲利普艾斯特中学,这所学校是国内顶尖的高中之一,会聚了许多天才高中生,这里的学生可以很轻易地进入常春藤联盟的高等学校,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年轻的精英。马克·扎克伯格在这里和一些朋友联手创建一款MP3播放器程序——Synapse。这款程序在当时理念非常先进,可以根据用户的歌单来分析用户的倾听习惯,通过记录人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,并据此自动排列音乐播放顺序。马克·扎克伯格将这款软件放到互联网上供人们免费下载,备受欢迎。微软公司和美国在线都注意到了这款软件,直接向扎克伯格开价200万美元,购买Synapse的版权,微软公司还向他提供了一份年薪25万美元的工作,不过统统被年仅18岁马克·扎克伯格拒绝了,他径直前往哈佛大学读书。

哈佛是美国最古老也是最知名的高等学府,并且是世界的顶尖学府,它吸收了全世界最精英的学生,也给了学生一个最自由的学习环境,这些精英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发挥自己的天赋。马克·扎克伯格进入哈佛后,虽然学习的是心理学专业,但他一直痴迷于电脑,经常在电脑前连坐几天。然而,正是这种对电脑编程的痴迷,使得马克·扎克伯格最终走上了前辈比尔·盖茨的老路,为了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他也从哈佛校园辍学,选择了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。

电影社交网络截图

在哈佛大学,他成功创建了Facebook-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,市值千亿美元。

社交网络之王

家庭教育被认定为最重要的启蒙教育,出生于富足家庭的马克·扎克伯格从小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,在父母身边不仅受到关爱,也学会了在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同时为自己负责,当时他也遇到了终生最爱的事物——计算机。马克·扎克伯格能够走向今天的成功,与他幼年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。在美国,家庭教育更加侧重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自由空间。少儿编程的思维更是油然而生。

马克·安德森(Marc Andreessen)
马克·安德森

在中国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希望能自由选择发展之路。未来就是信息社会,信息会多到来不及看,随手手机搜搜都能找到答案,记住更多的知识点已经不再重要。如何快速找到信息,有更好的思维方式和工具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才是关键,00后的孩子们就是应该从小学会编程,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来处理信息,才是真正有优势的。

All Posts
×

Almost done…

We just sent you an email. Please click the link in the email to confirm your subscription!

OK